类别 | 技术指标 | 说明与要求 | 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|
原砂 | SiO2含量 | ≥ 98% | 耐火度:含量低易导致铸件表面粘砂。 |
| 含泥量 | ≤ 0.3% | 树脂消耗 & 强度:含泥量高会大量吸附树脂,降低砂型强度。 |
| 粒度 | 通常为 50/100目 或 70/140目 | 表面光洁度 & 透气性:砂粒过粗,铸件表面粗糙;过细则透气性差。 |
| 粒形 | 圆形或次圆形为佳 | 强度 & 流动性:圆形砂接触点更多,强度高,更易紧实。 |
| 酸耗值 | ≤ 5 mL | 固化性能:值过高会中和固化剂,导致砂型不固化或强度极低。 |
树脂与固化剂 | 氮含量 | 普通铸铁:1% - 3% 合金钢/不锈钢:低氮(≤1%)或无氮(≤0.3%) | 气孔缺陷:氮含量高是导致铸件表面氮气孔的主要原因。 |
| 游离甲醛 | 含量越低越好 | 环保与健康: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刺激性气味,改善工作环境。 |
| 加入量 | 通常占原砂重量的 0.8% - 1.5% | 成本 & 强度:加入量不足,强度低;过量则成本高,发气量大。 |
混砂工艺与型砂性能 | 配比 | 原砂 : 树脂 : 固化剂 = 100 : (0.8-1.5) : (30-50%树脂量) | 工艺核心:比例需根据环境温湿度和砂温精确调整。 |
| 可使用时间 | 通常为数分钟至三十多分钟 | 操作性能:时间过短,来不及造型;过长则生产效率低。 |
| 脱模时间 | 通常为十几分钟至数十分钟 | 生产效率:时间越短,模具周转越快,生产效率越高。 |
| 抗拉强度 (24小时) | ≥ 1.0 MPa (具体取决于工艺要求) | 砂型强度:强度不足,易导致冲砂、塌箱、铸件变形等缺陷。 |
| 透气性 | 通常要求 > 100 | 排气能力:透气性差,铸件易产生呛火、气孔等缺陷。 |
| 灼减量 (800℃) | 通常控制在 2.5% - 3.5% | 溃散性:值过高,铸件冷却后型砂仍过于坚固,清砂困难;值过低,可能强度不足。 |